ATM娱乐

您当前所在位置: ATM娱乐>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提案建议办理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答复的函

访问量:

洪住建提〔2025〕25号

梁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开展“小微空间焕新”的城市更新行动的建议》收悉,结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回复,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市更新所需,紧扣民之所盼,聚焦关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更彰显了南昌的英雄城风采和红色文化底蕴。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民生为本,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科〔2023〕75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4年江西省城市体检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建办〔2024〕1号),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和影响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问题,制定《南昌市城市体检工作方案(2024版)》(洪城市更新办文〔2024〕5号),在9个区和3个县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二是搭建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依据《江西省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指南(2024版)》,结合往年体检发现的问题较严重指标,构建“基础指标+特色指标”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2024年共设置指标79项。其中住房维度基础指标12项、社区维度基础指标15项、街区维度基础指标9项、城区维度基础指标34项;立足南昌实际,围绕城市红色文化、蓝绿空间、特色产业等,设置城区维度特色指标9项。三是创新城市体检模式。为进一步发挥各区城市更新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成果转化效率,2024年将街区、社区、住房体检下沉至区,要求各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结合近期拟开展城市更新或急需开展城市更新的片区,自主选择不少于1个街道,及相应街道所管辖的社区开展住房、社区、街区体检,2024年共选取建成区范围内9个街区、24个社区、49个小区、1103栋房屋(涉及36531户)开展街区、社区、住房维度体检。四是强化体检成果转化应用。制定了《南昌市城市体检评估管理办法暨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将城市体检发现问题作为城市更新重点攻坚方向。把城市体检报告所涉问题清单抄送有关单位,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予以处置,切实做好体检成果转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逐步解决体检发现的各类问题,并举一反三持续开展排查整治。

(二)坚持统筹谋划,扎实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一是编制城市更新建设规划。聚焦南昌老城区,以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为重点区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组织编制了《南昌市城市更新建设规划》,2023年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项目入选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典型案例,南昌市鱼尾洲湿地公园等17个项目陆续入选江西省转化应用城市体检成果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优秀案例。目前启动了《南昌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编制工作,为后续的城市更新建设提供引领。二是探索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市人大已将《南昌市城市更新条例》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调研项目,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立法工作。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已在2022年出台了《南昌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去年以来陆续制定了《南昌市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投融资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南昌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绩效评价办法》《南昌市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利用项目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规定(暂行)》《南昌市城市体检评估管理办法暨成果转化工作机制(试行)》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文件,具体指导更新行动工作操作实施。三是探索老旧片区更新改造模式。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严格控制老旧片区大规模拆除和增建,以优化改造为主,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结合实践探索,启动编制《南昌市老旧片区更新+微更新建设指引》,计划通过构建老旧片区更新改造“1+N”模式(1是指老旧片区更新改造,N是指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居民小区加装电动车棚、公共微空间提升改造等专项更新行动),指导县(区)实施老旧片区更新+微更新项目,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24年,鼓励27家“五星”标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微更新,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完善社区功能。同时,为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组织开展了南昌市老旧片区微更新设计方案竞赛,吸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力量参与,为南昌市老旧片区更新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和视野。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积极推动竞赛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老旧片区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三)坚持保护传承,留住城市“根”与“魂”

一是加强传承保护。ATM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以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构建保护体系、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活化利用,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片,历史风貌区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8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4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已公布历史建筑83处,江西省优秀近现代建筑15处。二是活化利用资源。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区保护改造过程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和文脉传承。盘活散落在各处的保护性建筑资源,优先改造成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南昌故事。2024年以来,南昌市以“修旧如旧,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为原则,按“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商业创新”的模式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为历史文化资源注入新功能、植入新业态、赋能新活力。例如,江纺1953文化教育产业园(建筑面积约23791平方米)已完成改造并开园运营,江拾光小镇(建筑面积约11923平方米)已启动规划,1962文创园区保留了不可移动文物原印染厂6号楼原址原貌,在此基础上改建了工业遗存展览馆,向群众科普纺织印染历史。2024年7月,湾里管理局原工业文明纪念馆改造竣工(原址为湾里老火车站),逐步改造为湾里首家集演出运营为一体的文旅活动综合体,打造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捧的“LIVEHOUSE”。

(四)开展微型地块专题研究及利用工作

为把城市空间“边角余料”打造成“金边银角”,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开展了《南昌市中心城区收储微型地块调查分析及处置研究》工作,梳理出中心城区范围内5亩以下共计526宗695.56亩已收储微型地块。按照“规划引领、一地一策,轻量更新,复合利用,补充短板、惠泽民生”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体检评估、微型地块自身条件及人民需求,对微型地块进行分类处置和利用。其中部分地块已建成公园、道路、邻里中心等公服配套设施,切实改善了辖区城市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部分地块已开展建停车场临时利用工作;剩余规划尚无明确、近期无利用打算的地块,已落实具体管护范围,形成了管护方案,对其进行有效管护。

(五)探索推行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

2023年以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探索开展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派驻一批社区规划师团队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秉承公益性社会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与居民需求沟通的桥梁作用,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深入红谷滩区、高新区各街道、社区参与微更新、微改造活动,梳理了各社区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和诉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协调了多方资源推动方案实施落地,为在全市顺利推广社区规划师工作积累多方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政策创新突破,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根据市人大立法计划,开展《南昌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工作,计划于2026年2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持续推动完善土地、规划、建设、产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指导更新方向,赋予更新动力。二是大力推动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完成《南昌市片区更新+微更新建设指引》编制,明确片区更新的基本空间单元、总体要求、工作体系与流程,细化片区更新+微更新主要措施、工程内容和建设指引等,作为指导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督导的重要技术依据。同时借鉴您的建议,关注身边的各类小微空间(城市拆违拆零区、斑秃区、废弃地、边角地带、桥下空间等灰空间和消极空间),引导公众参与,开展公共空间微改造提升行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让老旧片区焕发新的活力。三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展示。按照历史文化“挖出来”、文化遗产“保下来”、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内涵“显出来”、建设实施“管起来”的“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推动实施南昌老城整体更新工程,努力彰显“豫章古城”历史文化特色,让南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在全市更大范围推广和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就15分钟生活圈、公共资源配置、配套服务设施等热点问题提出契合民众需求的专业意见和建议,通过整体把控、分类梳理,着力发挥居民自治优势,优化共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5年3月31日

扫码浏览